09900 第一種壓力容器操作 單一級 工作項目
05:停止運轉
1. (4) 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運轉後,欲排液時應自①蒸汽排放閥排放②安全閥排放③袪水器排放④底部排放閥排放。
2. (3) 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運轉後,如以水或氮氣等實施排液,應①急速加壓②不用加壓③緩緩加壓④間斷加壓。
3. (2) 內容物為高凝固點白臘油之容器,施行排液時可使用①自然排液②蒸氣噴向閥使其融解③冷凝水排放閥緩緩排 放④通氣閥徐徐排放。
4. (3) 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使用實施清除時,應確認之工作,不包含①閥之開閉②盲板插入位置③容器材質④使用之 流體注入及排放處所。
5. (4) 內容物為毒性氣體之容器,實施排放時應排入①溢流管②袪水管③排放管④除毒設備。
6. (3) 內容物為氣體之容器,當作業終了實施清除時,若一次大量排放,可能排放閥內與鐵銹產生摩擦生熱或靜電而 著火,你認為該容器內儲之氣體為①一般氣體②理想氣體③可燃性氣體④有毒性氣體。
7. (1) 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使用後,開啟蓋板之不正確方法①迅速開啟蓋板避免氣體殘留②應確認內部壓力完全消失
③應確認內部溫度是否降至常溫④應緩緩鬆卸蓋板之固定螺栓。
8. (3) 內容物為液化氣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其排壓以①固態為宜②液態為宜③氣態為宜④液、氣態共存為宜。
9. (1) 內容物為液化氣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當以液態排壓時,應注意自排放管線以下之部份,應導入①排氣肘管排 放②安全閥排放③袪水器排放④溢水管排放。
10. (2) 內容物為液化氣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當以液態排壓時,若無法連結於排放管,而必須大量排放時,應設置①
洩壓閥排放②局部排放肘管排放③袪水器排放④排放收縮管與蒸汽同時排放。
11. (2) 內容物為可燃性氣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排放時應予回收,如不得已排放於大氣時,亦應注意①上風處有 無車輛、行人、明火②下風處有無車輛、行人、明火③上風處有無水源④下風處有無突出物阻擋擴散。
12. (1) 內容物為碳氫系可燃性液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在作業終了排液時,應控制流速於①1m/s 以下②3m/s 以下③5
m/s 以下④8m/s 以下。
13. (4) 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運轉接近終了時,壓力、溫度、流量計測所顯示之①壓力、溫度較正常時為低,流量較正
常時為高②壓力、溫度較正常時為高,流量較正常時為低③壓力、溫度、流量均較正常時為低④壓力、溫度、 流量誤差大,難作為判讀標準。
14. (4) 內容物為可燃性氣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於作業終了實施排放完畢後,為防止火災爆炸其首要注意事項為①排 放閥是否在開啟位置②排放閥是否確實關閉③壓力表指針是否確實歸零④排放之四周低窪處,排水溝有無該氣 體滯留。
15. (3) 第一種壓力容器作業終了,排液、排氣完成後,欲開啟蓋板動作中,下列何者非為急需確認事項①壓力表指針 是否歸零②內部有無殘液或殘留氣體③蓋板是否有裂痕④內部是否呈真空狀態。
16. (4) 熱交換器管內流體含固形物高時,容易形成①腐蝕②洩漏③穿孔④積垢。
17. (2) 熱交換器管外側積垢時,以機械式清除方法可採①清管器清掃②高壓水噴射清掃③磁力吸附法清除④鐵鎚敲擊 震動脫落。
18. (2) 熱交換器管內側以機械式清掃時,應注意勿傷及①管板②擴管部③胴內壁④管外壁。
19. (1) 第一種壓力容器清掃內部,若使用化學洗淨法時,可同時實施①添加適量腐蝕抑制劑②添加適量澱粉,以利污 垢排除③機械式清掃④高壓水噴射清掃。
20. (4) 第一種壓力容器的內部若採用化學洗淨法,洗淨後之廢液放流前,應先①以水稀釋②予以加熱使藥劑揮發③降 至常溫④予以中和至無污染環境之虞。
21. (1) 進入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維修保養時,首先應確認①內部有無殘壓、缺氧及危害物質存在②照明器具亮度是否 足夠③個人裝備是否齊全④所需工具是否足夠。
22. (2) 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機後,最佳之冷卻方式係採①強迫通風冷卻②自然通風冷卻③噴水急速冷卻④化學藥劑噴布 冷卻。
23. (1) 多座連接裝置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其中一座停止運轉欲開啟人孔前,為防止未開啟之容器產生流體逆流,應在 連通遮斷裝置處①確實關閉並懸掛「禁止操作」標示②確實開啟並懸掛「禁止操作」標示③確實開啟,以利通 風,並懸掛「禁止操作」標示④少許開啟並懸掛「禁止操作」標示。
24. (4) 進入第一種壓力容器檢查時,照明燈具之電線,應採①一般室內配線②高導電效果之銅線③具有正字標誌之室 內配線④具有雙重絕緣良好之電纜線。
25. (1) 作業人員進入具有毒性物質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前,應先依何種方法確認殘留氣體①使用氣體測定器予以確認②
做好通風換氣即可③使用清水確實沖洗乾淨即可④使用清潔劑確實洗刷乾淨即可。
26. (1) 內容物為可燃性液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使用後實施排液時,排放閥應先①緩緩開啟②急速開啟③急速開 啟後再關閉④急速開啟後再緩緩關上半轉。
27. (2) 可燃性液體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當實施排液時,操作者應站立於①排放閥出口處,才可隨時觀察排放量②液體 不致噴濺而又能隨時可關閉閥之位置③離排放閥 10 公尺以外,站立於視線可及之處④遠離排放閥。
28. (3) 為防止第一種壓力容器清掃時異物遺留於內部之最佳方法①加強人員操作訓練②多派人員執行清掃工作③每 日攜入之器材登列帳冊,收工時依序清點④清掃時禁止任何器材攜入容器內。
29. (4) 第一種壓力容器清掃時,碎布、碎片最易阻塞於①進料口處②出料口處③容器底部④壓力表、吹洩孔等配件之 孔穴。
30. (1) 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運轉時,以洗滌液實施循環之目的為①洗滌容器內殘留物及水垢②防止容器內溫度激烈下 降③防止容器發生脆性破壞④防止容器發生延性破壞。
31. (4) 可燃性物質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停止運轉後,排氣時所使用之工具,可選擇①鑄鐵製品②具有韌性之鋼料製品③
具有足夠強度之鋼料製品④銅質製品。
09900 第一種壓力容器操作 單一級 工作項目 06:故障排除
1. (1) 運轉中第一種壓力容器之壓力表,輕輕敲打其背面之作用為檢查壓力表①指針之靈活情形②有無裝妥③有無洩 漏④流體有無通暢。
2. (1) 在管路中必要時得設置閥或旋塞,以利檢查與保養,但下列何者不得設置閥或旋塞①溢流管路②流量計管路③
減壓裝置管路④進料管路。
3. (2) 玻璃管液面計上下之鎖緊螺帽過度旋緊時①墊料容易損害②玻璃管容易破損③玻璃管會產生毛細管現象④液 面計旋塞控制閥無法作動。
4. (3) 安全閥有輕微洩漏現象時①可先旋緊彈簧壓力,增加緊密度②俟年度檢查時再整修③應儘快拆解檢查及整修④
俟大量洩漏時再行處理。
5. (1) 安全閥之閥與閥座無法緊閉而有高壓蒸汽洩漏時,最易引起損傷之部分為①閥與閥座②彈簧③閥箱④吹洩管。
6. (2) 液面計之上下旋塞中心不一致時,易造成液面計①水位誤讀②洩漏或破損③水位控制失靈④管內污濁時不易清 理。
7. (2) 第一種壓力容器發生破裂、爆炸事故,致其構造異狀,應①繼續使用②不得使用③間歇性使用④有需要時使用。
8. (3) 於運轉中,如液面計之玻璃管破損,致使高溫液噴出時,下列採取措施中,何者為首要動作①先關閉液面計上 側旋塞②先關閉液面計下側旋塞③先以浸濕之厚布覆蓋液面計④先清理玻璃碎片。
9. (1) 液面計玻璃管更換後,為免急速加熱破損,其正確之暖管程序為①先開啟排泄旋塞,再微開上方蒸汽旋塞②先 開啟下方水側旋塞,以高溫水先暖管③先全開上方蒸汽旋塞,再全開下方水側旋塞④同時全開上方蒸汽旋塞及 下方水側旋塞。
10. (2) 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耐壓試驗時,為免安全閥損壞或跳脫,其正確方法為①先旋緊安全閥彈簧,於試壓後再調 回②於安全閥接裝容器之凸緣面裝設盲板,於試壓後再拆除③將安全閥彈簧更換為較粗線徑者④用塞子堵住安 全閥入口處。
11. (2) 運轉中應注意泵之軸承是否過熱,其溫度宜保持在多少以下①35℃②60℃③100℃④120℃。
12. (3) 下列何者為造成泵出口壓力上升之原因①泵入口管路之過濾器阻塞②氣體流入,泵空轉使轉速增快③出口管路 阻塞或閥門誤關④入口流體溫度上升。
13. (4) 泵液源高於泵時,啟動前應打開那一閥門或旋塞,以確認流體已流入泵內,避免泵空轉損壞①出口閥②入口閥
③止回閥④排氣閥或旋塞。
14. (1) 下列何者非造成蒸汽袪水器閉鎖之原因①袪水器容量較排泄量為少②入口異物閉鎖或過濾器阻塞③大量空氣 侵入④袪水器之閥固著於閥箱。
15. (1) 玻璃液面計之玻璃表面污濁時,應①拂拭外面②拂拭內面③部份更新④整個更新。
16. (3) 溫度計應定期試驗其性能,其期限為①每月②每季③每年④每兩年。
17. (2) 蒸汽祛水器如在排泄中因大量空氣之侵入會引起何種故障①吹放②閉鎖③洩漏蒸汽④蒸汽倒灌。
18. (3) 蒸汽祛水器在墊圈或墊料處極易發生之故障為①吹放②閉鎖③洩漏蒸汽④堵塞。
19. (1) 調整彈簧式安全閥時首先應做的動作是①鬆弛調整螺栓②稍微升高其壓力③觀察壓力表之指針④實施吹洩試 驗。
20. (1) 蒸汽用彈簧式安全閥如壓力在 7kgf/cm2 以下吹洩時,其噴出壓力之容許差為①±0.2kgf/cm2 ②±0.3kgf/cm2 ③±0.4kgf
|
/cm ④±0.5kgf/cm2 。
|
21. (2) 蒸汽用彈簧式安全閥如壓力在超過 7~23kgf/cm2 以下吹洩時,其噴出壓力之容許差為噴出壓力之①±0.2%②±0.3%
③±0.4%④±0.5%。
22. (3) 蒸汽用彈簧式安全閥如壓力在超過 23~70kgf/cm2 以下吹洩時,其噴出壓力之容許差為①±0.5kgf/cm2 ②±0.6kgf/cm2
③±0.7kgf/cm2 ④±0.8kgf/cm2 。
20.
(2) 蒸汽用彈簧式安全閥之設定(初噴) 壓力與其銘牌設定壓力之許可差為①±2%②±3%③±5%④±10% 或 0.15 bar。
21.
(3) 安全閥應具備之功能,為吹洩時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之壓力不致超過最高使用壓力之①3%②5%③10%④20%。
22. (3) 安裝於具毒性或引火性熱媒之安全閥,其蒸氣之排放應排於①大氣中②水中③安全容器中④較無人之場所。
23. (3) 為防止水鎚現象發生,輸送蒸汽時應先開啟管路之①安全閥②溢流閥③冷凝水閥④排氣閥。
24. (2) 在第一種壓力容器底部極易沉著沉澱物,故檢點時應特別留意其底部之①安全閥②排放閥③減壓閥④袪水器。
25. (2) 閥類管帽及管節如有洩漏時,首應①在定期檢修時實施磨合②更換墊料或加予鎖緊③調整餘隙④改用其他材質 之填函蓋料。
26. (3) 水高計之刻度盤應標示①吹洩壓力②最低使用壓力③最高使用壓力④設計壓力。
27. (1) 檢視壓力表的指針活動情形可用下列何種方法輕輕敲打壓力表之背部①手指尖②鐵鎚③銅鎚④鋼棒。
28. (4) 壓力表刻度數字模糊,指針不歸零時應①重填數字②清洗乾淨③定期保養④更換新表。
29. (4) 運轉中欲調整減壓閥之設定壓力時①先將一次側關閉②先將二次側關閉③先將一、二次側關閉④一、二次側均無需關閉。
30. (3) 壓力表之旋塞應裝在虹吸管之①彎管部位②可彎曲部位③垂直部位④旋轉部位。
33. (2) 槓桿式安全閥將其重錘移離閥體越遠時可提高安全閥之①耐壓度②噴出壓力③噴降壓力④噴吹安定度。
31. (1) 下列那一項非安全閥性能檢查項目①真空度測試②吹洩試驗③氣密試驗④耐壓試驗。
33. (2) 圓形玻璃管液面計上下側設置旋塞之主要目的為①控制流量②玻璃破損時,得以關閉修換③控制玻璃管之水位
④避免毛細管現象。
34. (2) 容器氣體檢知警報裝置是為了檢知氣體①壓力有無異常②有無洩漏③溫度有無異常④灌充量有無異常。
35. (1) 何種停止閥應設置開閉標示,以免操作時發生錯誤①內螺栓式②外螺栓式③旋塞式④蝶形閥。
36. (1) 蒸汽袪水器之安裝,應設置於設備及配管之①最低處②平行處③最高處④並無限制。
37. (1) 安裝蒸汽祛水器之配管尺寸,切勿選用比祛水器之入出口管徑①較小者②較大者③相同者④適用者。
48. (3) 為防止蒸汽直接進入壓力表之博登管內,應在虹吸管內置入何種流體①空氣②蒸汽③水④潤滑油。
39. (1) 氣體檢知警報裝置之主要功能為防止氣體①洩漏危害②壓力過高危害③溫度過高危害④液面過高危害。
40. (4) 下列何者為引起安全閥洩漏之原因①閥腳固著於閥箱②閥箱內積水生銹卡住③彈簧過度旋緊④閥與閥座面之接合不良。
41. (2) 安全閥發生洩漏蒸汽時,如未處理易引起①閥箱溫度過熱,材質劣化②閥與閥座面受侵蝕而損傷③測試把手無 法拉動④吹洩壓力異常提高。
42. (1) 造成蒸汽袪水器吹放不止之原因為①閥與閥箱無法關閉②在排泄中有大量空氣侵入③入口通道異物閉鎖或過濾器阻塞④器內已無凝結水。
09900 第一種壓力容器操作 單一級 工作項目
07:腐蝕防止
1. (3) 第一種壓力容器有殘留應力或發生疲勞現象的部位最容易產生①點蝕②全面腐蝕③溝蝕④沖蝕。
2. (3) 第一種壓力容器在同一處所持續施以摩擦作用時,會在該處所發生①點蝕②溝蝕③磨耗④沖蝕。
3. (1) 第一種壓力容器外部的腐蝕常見者為①濕蝕②點蝕③局部腐蝕④沖蝕。
4. (2) 第一種壓力容器以不適當的溫度加熱施作會發生①點蝕②溝蝕③沖蝕④電蝕。
5. (2) 水中溶存氧對第一種壓力容器造成之腐蝕,通常為①全面腐蝕②點蝕③侵蝕④溝蝕。
6. (1)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材料最常見之腐蝕為①氧化②硫化③鹵化④氮化。
7. (3)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材料產生氧化腐蝕①在低溫時較為嚴重②在常溫時較為嚴重③在高溫時較為嚴重
④與使用之壓力有密切關係。
8. (1)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在高溫時極易受到水蒸汽之①強烈氧化腐蝕②強烈氮化腐蝕③強烈氫化腐蝕④一 氧化碳之腐蝕。
9. (2) 第一種壓力容器構造之金屬材料與碳化物接觸發生浸碳現象①在氧化性環境中較易發生②在還原性環境中較 易發生③在常溫時較易發生④在低溫時較易發生。
10. (2) 內儲鹽酸之第一種壓力容器其所遭受之腐蝕是一種①氫腐蝕②鹵素腐蝕③氧化腐蝕④氮化腐蝕。
11. (4) 第一種壓力容器其構造之金屬材質均勻者,所生成之腐蝕多為①點蝕②溝蝕③局部腐蝕④全面腐蝕。
12. (3) 塔槽類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發生嚴重點蝕之測定方法採①超音波檢查②放射線檢查③深度規量測④浸透檢查。
13. (4) 為預知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腐蝕進行狀況而設置之孔,稱為①清掃孔②檢查孔③檢視孔④預知孔。
14. (1) 第一種壓力容器上如有兩種不同的金屬配件相接合,如有液體浸潤,易造成①電解腐蝕②酸性腐蝕③鹼性腐蝕
④應力腐蝕。
15. (1)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本體內側,以另一種材料內襯其內部,目的為①耐蝕②增加強度③耐高溫④美觀。
16. (2) 不浸透性石墨具有極佳之①強度②耐蝕性③耐磨性④耐熱性。
17. (3) 使用護面鋼製作第一種壓力容器之主要目的為①美觀②經濟③耐蝕④促進流體之流動性。
18. (2) 為防止熱交換器管內異物沈積侵蝕,應①降低流體流速②提高流體流速③提高作業溫度④降低作業溫度。
19. (4) 下列何者不是防止塔類第一種壓力容器產生腐蝕之對策①注入中和劑②以耐蝕材料內襯其內部③除去流體中 之腐蝕性物質④降低內部流體之 pH 值。
20. (2) 第一種壓力容器內部安裝腐蝕測定片或定期測厚,最主要的目的為①防止腐蝕②瞭解腐蝕的狀況③防止侵蝕④
防止磨耗。
21. (1) 槽類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之腐蝕,大部份發生之部位為①氣液之界面②本體之上部③本體之底部④人孔部。
22. (2) 檢查熱交換器傳熱管之內部腐蝕情形,最常採用之方法為①液滲檢查②內視鏡檢查③射線檢查④磁粒檢查。
23. (1) 熱交換器之傳熱管發生全面腐蝕時,可藉由下列何種方式推斷其壽命①定期檢測其減厚率②渦電流檢查③磁粒 檢查④液滲檢查。
24. (3) 下列何者為熱交換器之傳熱管發生入口侵蝕時之防護對策①提高流速②設置過濾材③內襯耐蝕材料④減少異 物之堆積。
25. (2) 提高加熱器內流體流速、減少異物之堆積等,主要係防止加熱器管產生①入口侵蝕②沈積侵蝕③全面腐蝕④磨 耗。
26. (4) 熱交換器易發生侵蝕之部位為①管板②蓋板③螺栓④管入口。
27. (3) 熔接製成之塔槽,受殘留應力或金屬組織變化會發生①侵蝕現象②點蝕現象③腐蝕現象④磨耗現象。
28. (3) 塔類第一種壓力容器發生腐蝕的原因中,下列那一項是錯誤的①焊接部之殘留應力②金屬組織起變化③內部流 體的衝擊④內部污穢的堆積。
29. (2) 第一種壓力容器胴體內側與高速流體接觸之部位極易發生①乾蝕②侵蝕③洩漏④濕蝕。
30. (4) 第一種壓力容器設置預知孔之目的為可預知其①變形狀態②破裂狀態③洩漏狀態④腐蝕狀態。
31. (2) 無水溶液狀態下生成之腐蝕謂①硫化腐蝕②乾蝕③濕蝕④氧化腐蝕。
32. (1) 水蒸汽在高溫時對於鐵之腐蝕速度較氧氣為大,故為強烈之①氧化劑②中和劑③抑制劑④還原劑。
33. (3) 氯中含有水蒸汽時,在何種溫度以上可增高其腐蝕性①霧點②冰點③露點④沸點。
34. (4) 第一種壓力容器在應力分佈不均之部位會產生電極電位變化,將引起①變形②破裂③洩漏④腐蝕。
35. (1) 第一種壓力容器中,安裝部位最易發生侵蝕者,為①管台②管板③蓋板④凸緣。
36. (3) 塔類第一種壓力容器最易發生顯著腐蝕之部位為①塔頂②塔中間③原料投入口之壓擠餘料層④塔底。
37. (3) 第一種壓力容器其胴體及各附屬品,遭受氧化腐蝕及硫化腐蝕,統稱為①沖蝕②侵蝕③乾蝕④濕蝕。
38. (4)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及各附屬品在 500℃以上高溫時極易產生①氧化腐蝕②氮化腐蝕③硫化腐蝕④浸碳腐 蝕。
39. (1)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及各附屬品在 400℃以上,還原性環境中極易生成①氮化腐蝕②沖蝕③硫化腐蝕④氧化腐 蝕。
40. (1)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胴體及各附屬品與一氧化碳等高溫氣體接觸,若在還原性環境中極易生成①浸碳腐蝕②鹵化 物腐蝕③硫化腐蝕④氧化腐蝕。
41. (1) 乾蝕作用隨著溫度之增高而增進腐蝕不包含①侵蝕②鹵化物腐蝕③硫化腐蝕④氧化腐蝕。
42.
(2) 金屬材料攪拌器與其槽壁間常見的腐蝕為①點蝕②磨蝕③沖蝕④侵蝕。
43. (3) 金屬材料在含有水份下產生腐蝕現象稱為①硫化腐蝕②乾蝕③濕蝕④氧化腐蝕。
44. (2) 下列何者非溫水熱交換器常見之腐蝕①入口侵蝕②乾蝕③管內壁因異物附著之腐蝕④沉積侵蝕。
45. (3) 金屬材料之表面整體受侵蝕者稱為①點蝕②磨蝕③全面腐蝕④局部腐蝕。
09900 第一種壓力容器操作 單一級 工作項目
08:洩漏處理
1. (1) 螺栓之鎖緊不均或密合面之傷痕,易造成第一種壓力容器人孔、管台部份之①洩漏②裂隙③侵蝕④磨耗。
2. (4) 下列何者非第一種壓力容器管台部份發生洩漏的原因①密合面之傷痕②墊圈不良③螺栓之鎖緊不均④螺栓太 長。
3. (1) 加熱器管因振動引起之鬆懈,易造成管之①磨耗②腐蝕③入口侵蝕④沈積侵蝕。
4. (3) 更換熱交換器傳熱管擴管時,未對周圍之管一併擴管時,會造成①管板腐蝕②傳熱管腐蝕③周圍管群洩漏④傳 熱管侵蝕。
5. (1) 下列何者不是熱交換器傳熱管產生磨耗之防止對策①加裝腐蝕測定片②增加緩衝片數量③減少管之振幅④於 管間安裝適當之防振裝置。
6. (2) 擴管部發生洩漏之原因除擴管部之鬆懈外,尚包括①蓋板腐蝕②管板腐蝕③傳熱管侵蝕④凸緣密合不良。
7. (2) 以斜板作為補強時稱為①斜牽條②斜牽板③螺栓牽條④棒牽條。
8. (4) 以管材作牽條時,牽管螺紋底部之厚度至少①2.3 ㎜②3.0 ㎜③3.3 ㎜④4.3 ㎜。
9. (4) 螺栓牽條在螺旋中心軸開設預知孔之孔徑為①2 ㎜②3 ㎜③4 ㎜④5 ㎜。
10. (1) 第一種壓力容器胴體內徑在多少尺寸以下時,可以不開設人孔①500 ㎜②1000 ㎜③1500 ㎜④2000 ㎜。
11. (4) 第一種壓力容器其內容物無腐蝕之虞且為氣密之理由,可以不開孔,但應設置二個以上可以拆卸之管代替之, 其公稱直徑為①3/8"②1/4"③1"④1-1/2"。
12. (4) 蒸餾器或反應器等作業,必須觀察其內部狀況者,應於胴體或端板開設①人孔②清掃孔③檢查孔④檢(窺)視 孔。
13. (2) 鎖緊蓋板之方法,有使用螺栓及不使用螺栓方式,下列何者屬於不使用螺栓方式①輪形螺栓式②喫合齒門式③
環形墊圈式④全面墊圈式。
14. (3) 第一種壓力容器本體若為單側對接熔接,其開槽應採下列何種型式①X 型②H 型③V 型④K 型。
15. (2) 雙側對接熔接之開槽,其板厚 38 ㎜以上者,一般開槽採用下列何種型式①X 型②H 型③V 型④U 型。
16. (4) 單側對接熔接之開槽其板厚在 19~38 ㎜者,一般開槽採用下列何種型式①X 型②H 型③V 型④U 型。
17. (1) 搭接熔接僅限用於胴體周接接合且厚度在①16 ㎜以下②17 ㎜~20 ㎜③21 ㎜~25 ㎜④26 ㎜以上。
18. (2) 熱交換器在擴管安裝部,因受熱之變化①較為密合不易鬆弛洩漏②較易鬆弛形成洩漏③較為牢固不易鬆弛洩漏
④材料易破裂形成洩漏。
19. (4) 容器操作中,當發現洩漏程度有顯著增大時,應即①繼續加熱②補充流體③焊補④停止供應流體並停止加熱。
20. (3) 內儲化學物質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為防止其接合部之洩漏,應裝置①油紙②墊料③密合墊圈④填函。
21. (1) 內儲特殊化學物質之第一種壓力容器,為求能早期掌握其內部之異常狀態,應設置①計測裝置②除電裝置③緊 急遮斷裝置④卸載器。
22. (1) 保存溫度超過其大氣壓之沸點之液體容器,是屬於勞工法規所稱之①第一種壓力容器②第二種壓力容器③小型 鍋爐容器④鍋爐。
23. (2)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熔接部位,產生裂痕洩漏,下列何者為其原因之一①未經淬火處理②未經退火處理③未經回 火處理④未施予表面硬化。
24. (1)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熔接部位是否有氣孔、熔渣、裂痕等缺點一般可利用何種檢查或試驗就可發現①放射性檢查
②硬度試驗③彎曲試驗④抗拉力試驗。
25.
(4) 下列那一項不是檢查容器構造其熔接部缺陷之方法①放射性檢查②超音波檢查③滲透液檢查④內視鏡檢查。
26. (4) 對設備構造所使用之鋼板有無嚴重腐蝕,可採下述何種方法最為適宜①滲透液檢查②磁粉檢查③放射性檢查④
超音波檢查。
27. (4) 第一種壓力容器製造時,如選用材料不當,也不致造成下列那一項之損壞①加工裂痕②發生腐蝕③引起脆化④
可塑性。
28. (4) 第一種壓力容器材料之選用,不必考慮①使用內容物及環境②操作壓力③操作溫度④操作時之季節性。
29. (4) 下列那一項不是金屬熔接後熱處理所要求之目的①除去熔接殘留應力②改善金屬組織③增加金屬韌性④提高 硬度。
30. (4) 第一種壓力容器水壓試驗之目的,下列那一項是錯誤的①直接確認耐壓性能②作為檢查之手段③判斷容器製造 或修理的工作是否良好④測試容器實際之容積大小。
|
31. (2) 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水壓試驗時,如最高使用壓力為 1.0kgf/cm 以下者,其測試水壓應為最高使用壓力之①1.5 倍②2 倍③2.2 倍④2.5 倍。
|
32. (1) 第一種壓力容器之最高使用壓力超過 15kgf/cm 者,其水壓試驗壓力為最高使用壓力多少倍①1.5②1.7③2.0④2.2。
33. (4) 第一種壓力容器在實施水壓試驗時,如有洩漏,下列那一項原因是不正確的①材料之裂隙②管之腐蝕③接合不 良④氣孔。
34. (3) 焊接部附近形成腐蝕或發生裂隙的原因,下列那一項是錯的①焊接部濕潤②焊接材料不良③焊接電流不足④退 火不良。
35. (1) 凸緣部洩漏之防止方法,下列那一項不適當①螺栓過度鎖緊②選擇適當材質、墊料、墊圈③提高接合面之精度
④改良施工法。
36. (3) 熱交換器實施檢漏試驗時,最常用之內容物為①空氣②氮③水④氟氯烷。
37. (2) 超音波檢查可測定第一種壓力容器①使用之材質②厚度③流量④耐壓程度。
38. (1) 第一種壓力容器實施水壓試驗時為安全計一般①升壓與放壓應緩緩為之②升壓應慢,放壓應快③升壓應快,放 壓應慢④升壓與放壓均應急速完成。
39. (3) 孔穴之補強不良、蓋板與孔穴之尺寸不符等所造成之洩漏,其原因屬①工作不當②操作不良③設計、構造不良
④安裝之誤差。
40. (4) 受內部流體壓力之作用,墊料自內側被壓變形而可獲得高緊密之效果者,該墊圈座稱為①全面墊座②環形墊座
③嵌入型或槽溝型墊座④自行緊密型墊座。
41. (2) 何種材料製成之閥與閥座,因材質較軟,易受損傷而洩漏①軟鋼②砲銅③鑄鐵④合金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